更新时间:2021-02-22 来源:出国文书
2021-02-22
2021-02-22
2021-02-08
2021-02-04
2021-02-03
【www.gywlwh.com--出国文书】
勤奋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ξ 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卐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8-14课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Ψ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 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 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々主权.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第15课独立自ぷ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外交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 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卐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Ψ 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Ψ 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16课外交事业⌒ 的发展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71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 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要记住:1973年培育成★功,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 “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①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ㄨ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重点提要
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土地改革、西藏解放完成遗留革命任务.
2、54门礼炮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宪.
3、解放方式¤与北平相同的是西藏,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国家重要牧区.
4、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标志取◥得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ぷ平环境.
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取得》胜利.结果确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没有剥削.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道路是走集体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创举是对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6、1953年实行的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实现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向工业「化迈进.
二、1956年-1966年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始于八大.
1、因果关系: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农村∩公社化
(公共食堂,大炼钢铁) 严重经济困难 全面调整经济
2、初级阶段已ㄨ有48年.八大最大成果是指出※任务(实现工业化),最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矛盾.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转◤变)
1、1980年刘少奇案平反.两个凡是导致出现徘徊局面.思@ 想大讨论“解放”的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改革突破№于农村:1978年,凤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业突起影响最深远.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1992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3、画圈,80设点.(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核心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①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这是党史的转折,根本原因是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
5、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ω 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